Écrire une histoire du futur.
Understand the past and present to imagine the future 台湾,你将何去何从
一个诞生在显赫大家族的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因为太不起眼,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中未曾获 得父母的青睐,甚至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这个安静而懂事的孩子并不介意,他每天在大宅 院的莫个角落,默默地摆弄着为数不多的玩具,一日日渐渐长大,也算是岁月静好。 然而,随着家业的衰退,父母欠债累累,不得不将他和另外几个孩子像物品一样抵给别人。 就这样,童年的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离开了熟悉的大宅门 …
寄养家庭来自外域,养父母说着他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生活起居,饮食习惯也与大家族很不 相同。初来乍到的他是那么思念远方的亲人和宅院里的花草庭阁,他叫嚷着,破坏着,想尽 一切办法逃离此地,回到亲生父母的怀抱。随着每次出逃的挫败,留给他的只能是隐忍。顺 从的外表下那个回家的信念依旧坚定顽强。
外域养父母刻板严肃,如大多数经受传统 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期翼着将下一代塑 造成一个不辱家门的青年。请来一位能讲 国语的私塾先生,四书五经,忠孝礼义等 备受祖辈尊崇的文化自不必说,就连并不 被原生家庭所重视的科技和工程也列入 了学习的清单。知识,如同一波波巨浪, 撼动着他的生活与思想。
春去秋来,少年慢慢地接受了无法回到家族的现实,不再伺机偷逃,养父母也对这个内心逐 渐平和,文采溢于言表的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怀。从最初的剑张弩拔,他们的关系一步步缓 和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对相互了解的渴望。语言的统一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因此外教的 到来也就顺理成章,跟随着与养父母操着同样语言的老师,他徜徉在浩瀚的异国语言,文化 和宗教的广阔海洋。
风云变化,人生无常,曾经地位尊贵的养父母,受时局影响不得不返回母国,处于乱世的他 又将面临再一次的离别。那感觉很复杂,难于表述,是一种怨恨与感激的交融:怨恨他们硬 生生将幼年的自己从大家族夺走,从此孤独;感激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不管出于何种 目的, 毕竟, 没有他们,自己是不可能成长为知书达理,不卑不亢,眉宇间透着自信的青年。
伴随着养父母远去的,是大家族的雄风重振,久未联系的双亲和他取得了联系,并希望与之 相见,共续前缘。那个盼望已久的一天终于到了,他起了个大早,穿戴齐整,收拾好小小的 寝舍,采购了新鲜的食材,为父母准备了丰盛的午宴。咚咚的敲门声使已经坐立不安,焦急 等待的他激动的手脚颤抖。冲到门前,拉开大门,伫立在眼前的却是陌生,没有了记忆中的 儒雅,那曾经的轩昂气宇也仿佛遗失殆尽……“他们就是我那日思夜念的高堂?”没有拥抱,没 有寒暄,莫非是岛上那潮湿的空气将他们阻隔?简单的握手之后,他将他们让进了厅房。, 本期待着互诉相思之苦的他,等来的却是对他经济状况的问询和对他生活方式的指指点点,
他的成长历程仿佛并不为父母关注。移步餐桌,才了解,自以为的美味并未符合父母对家宴 的期待……
送走父母,他依然恍惚,仍旧局促。曾经沧海难为水,父母于他已是那么陌生,他们虽操同 一种语言,但各自的遣词用字又那么不同;他所提及的自由宗教观被父母认为是胡闹;而父 母的家长专制作风与他所崇尚的人本平等信条实难相融…….
正如家族里的每个兄弟姐妹,他的身体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家族子嗣的身份刻印其中。然 而作为离散已久的家庭成员,他的生活经历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重归故里,家人团聚的确 十分美好,但,留在家族,对于已成年的,有不同人生观的他,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 * * * *
台湾,这座闪耀在南海的明珠,因其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发现并取名为 ILha Formosa (美丽岛)。信奉新教的荷兰人于 17 世纪初真正意义上占据了岛屿,并在台南 修建了著名的 Zeelandia(热兰遮城),开启了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贸易往来。 17 世纪中叶,出生于海盗家族的明朝将领郑成功打败荷兰人,统治了台湾。尽管这个中日 混血的海将控制岛国仅半年就撒手人寰,但郑家的势力非但未因“国姓爷”的辞世而衰减,反 而日益强大。之后的若干年里,岛上的繁荣吸引了大批汉族人口纷纷迁入,他们不仅引进了 内陆的大米,甘蔗的种植技术,并依托台湾本土特有的资源,逐渐发展制盐,制糖,造船等 商业活动。台湾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大清王朝铲除明朝残余势力的步伐并未停止,自北向南,最终延伸到了台湾,康熙皇 帝的水师远跨海峡,结束了赵家对宝岛 20 余年的统治,将台湾纳入大清帝国版图。就这样, 台湾作为福建省的一部分,不冷不热地,接受了大清满族者 200 多年的统治。直至 19 世纪 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作为战败国的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开启了长达 50 年的日治时期。
日本接管台湾最初的 20 年里,反抗运动极为强烈,岛上居民打着“效忠清廷“的旗帜,发起了 许多推翻日本统治的战斗和起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人已逐渐抛弃大清子民的身份认同, 抗日形式也从最初的武装起义,转变为维护中华文化的非武力运动,岛民们在新兴知识分子 的带领下,为争取台湾的民主与独立呐喊。
作为严厉统治者的日方政府,不仅对各种动乱和游行毫不留情地镇压,而且对岛上居民极端 苛刻,然而,在日统的半个世纪里,日本为台湾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容小窥的贡献。 他们修筑了多个港口以适应国际海运贸易的需求;链接台湾南北纵贯线铁路的营建使原本数 日的旅程缩减到几个小时;当时东南亚最大水库的兴建确保了岛国农业的发展;林立的工厂 不仅加快了台湾工业化的步伐,同时提供给岛民诸多的就业的机会……
设立在台北的总督府,政府体制完备,卫
生,教育,军事,民政,警署等部门应有
尽有,最昌盛时拥有近 3 万官员。总督府
为了顺应台湾社会对民族自决与自治的
要求,逐层释放自治权,并于 30 年代举
办了台湾史上第一次选举。
得益于初等教育普及计划,台湾整整一代人在日本统治时期接受了教育。老一辈的台湾人大 多会讲日语,他们对日本的感情应该是非常复杂的,既有被歧视,被排挤的痛苦经历,也有 和日本人从小一起学习,长大后并肩作战的点滴回忆。
随着二战炮火的结束,日本人撤离台湾,岛民们人终于盼来了「回归祖国」的那一天,他们 热火朝天地制作横幅和旗帜,激情满腔地迎接国军进驻岛上。然而,簇拥在落后装备周围的, 是一列列军姿不整的队伍,与日本兵不苟的军国姿态相差甚远。如果说最初的见面带给台湾 人的仅仅是些许的失望,那么之后国民政府的种种行为即如一盆盆冷水般,熄灭了台湾人民 的高涨热情。首先体现在语言上,普通话成为官方语言,这给只会说台语,日语或其它方言 的岛民造成了诸多不便。同时,内地官员对台湾大众傲慢歧视,打碎了民众原以为可以当家 作主人的愿景。国共冲突的延续,使国民政府仍着眼于内战,几乎完全忽视了台湾的经济发 展。社会极度压抑,威权管制笼罩了一切,校园中的热火思想与活动,在静滞的背景对照下 更显凸出。被许诺的民主自治更如空中楼阁,虚幻而不可及……
* * * *
美丽岛,在被发现后仅几百年的时间里,被荷兰,明清帝国,日本,国民政府或长或短地 占领过,他们独特的文化和政治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岛上居民,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推 进,相互交融,赋予了台湾人不同于任何统治者的特质,成就了如今的中华民国。台湾, 带着对过往爱恨情仇的记忆,怀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迈向何处